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1. 起诉条件:
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有明确的被告;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 起诉程序:
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后,应当在7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裁定。
3. 审理程序:
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后,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
4. 上诉程序: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对于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5. 执行程序:
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都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当事人拒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仅提供了中国《行政诉讼法》中部分关于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简要介绍。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需要参考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了解更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如有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办理治安行政案件程序全文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中规定:
第三十八条 当场处罚,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向违法行为人表明执法身份;
(二)收集证据;
(三)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违法行为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四)充分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五)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
(六)当场收缴罚款的,同时填写罚款收据,交付被处罚人;未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告知被处罚人在规定期限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第四十条 对不适用简易程序,但事实清楚,违法嫌疑人自愿认错认罚,且对违法事实和法律适用没有异议的行政案件,公安机关可以通过简化取证方式和审核审批手续等措施快速办理。
行政案件程序规定2019全文
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规定如下:
1、立案,上级机关交办或相关行政机关书面提请处理的违法、违规案件,经审查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情节明显册锋轻微,经教育当场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不予立案;
2、调查基培取证,立案后,执法人员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收集证搏姿唯据。必要时,可以进行检查。执法人员对案件进行调查,应当收集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现场勘查笔录等。只有经调查属实的证据,才能作为处罚的依据;
3、审理决定。案件调查终结后,办案人员应及时制作《案件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填写《案件处理审批表》,连同案卷按程序上报审批。需作出技术鉴定或依法应承担赔偿责任的违法、违规案件,应先征询相关主管部门意见或按相关规定赔偿标准,依照前述审批权限执行。
案件处理审批期限为:行政机关执法队四日,行政机关工作部门审核六日,行政机关案件审理委员会八日。审核部门接到提交的案件审批材料后,应当进行登记,并指定人员负责审核。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三十七条 违法事实确凿,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有违禁品的,可以当场收缴:
(一)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者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
(二)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对违反出境入境管理行为人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
(三)对有其他违法行为的个人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
(四)法律规定可以当场处罚的其他情形。涉及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不适用当场处罚
相关问答
问1:哥们,我想了解一下,《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是啥?办理行政案件都有哪些程序规定呢?
答1:嘿,《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就是我国用来规范办理行政案件流程的一部法规,它主要包括案件受理、调查取证、处理决定、执行等方面的规定。
问2:哦,那我想问问,如果我要办理一个行政案件,第一步该干啥呢?
答2:第一步得先立案嘛,就是要把案件的相关信息提交给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等他们审核通过后,你的案件就算正式受理啦!
问3:听起来挺正规的,那在办理行政案件过程中,调查取证这一环节重要吗?
答3:那必须重要啊!调查取证是确保案件公正、公平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行政机关需要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证据,以便为后续的处理决定提供依据。
问4:了解了,那最后,如果行政机关做出了处理决定,当事人如果不服气,有啥办法可以申诉或者复议吗?
答4:当然有啊,当事人如果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都有法可依的。